首页 > 编辑推荐 > 城市视点 > 正文
探索 | 推进杭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10条建议
2020-11-13 17:10:20   浏览次数:1383


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杭州市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杭州市工业发展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纺织、造纸、化纤等传统制造业增速低迷,2011-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始终徘徊在1.2-1.3万亿区间,直到2018年才达到约1.4万亿元。从过去40年杭州工业发展历程看,工业区域布局、行业布局应时应势而变,实现由传统制造业主导向高新技术产业主导的逐步转型。事实表明,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变,坚定不移支持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理念没有变。针对杭州市工业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应着重关注以下10个方面。


01

进一步宣传杭州重视支持工业的坚定决心


针对部分企业家对杭州忽视工业的误解,既要着力营造各级各部门狠抓工业的良好氛围,也要大张旗鼓向各界宣传杭州重视支持工业的坚定决心。可定期召开高规格的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邀请一批龙头企业参加,解读一批减负惠企举措,发放一批奖励补助资金,表彰一批优秀企业家。



02

进一步明晰重点发展行业


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基本上都是通过政府引导实现的。需坚持“一业一策”,有针对性地发展一批、稳定一批、淘汰一批工业行业。具体来看,就是要发展壮大计算机通信、医药、通用设备等“又大又强”行业,改造提升烟草、汽车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化学制品等“大而不强”传统行业,有所取舍培育扶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业等“小而不弱”潜力行业,坚定不移转型淘汰10个“微乎其微”腾退行业,细致周到服务电力热力、水生产供应等“宏观依赖”垄断行业。



03

着力扭转优质企业“存量”流失趋势


当前,杭州部分优质工业企业选择逐步外迁。事实上,留住一个老企业相当于招引一个新企业,而且综合成本更低。要建立搬迁企业的市内统筹流动机制、常态化摸排机制,全面掌握优质工业企业投资意向、拟外迁原因,在市级层面定期会商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投资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在全市范围统筹布局,努力留住优质企业“存量”。 



04

着力解决工业投资“增量”不足问题


没有投资就没有产出。当前,杭州对工业投资和招商引资不可谓不重视,但成效不够明显。一方面,大项目招引仅靠区县市力有不逮,需要举全市之力,应进一步完善市级层面的专班制度,压缩决策层级,提高反应效率。另一方面,大项目招引需消除后顾之忧,应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决策“容错免责”机制,着力为担当者担当。同时,梳理近期可能投产项目特别是亿元以上项目清单,加强“一对一”联系服务,推动在建制造业项目尽快生产,在短期形成更多增量 



05

充分激发工业主平台的积极性主动性


工业主平台强,则全市工业强。继续推动萧山、余杭、滨江、钱塘新区、富阳、建德、临安等杭州工业重镇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各工业主平台要明确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防止“胡子眉毛一把抓”,杜绝无谓的内部消耗。探索建立常态性内部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在市内流转,符合要求的存量企业在市内搬迁。在考核“指挥棒”上动脑筋下功夫,结合工业投资至少2年的产出周期特点,探索用当前的经济指标考核2-3年前的时任领导,进一步坚定基层党政领导“功成不必有我、路上必定有我”的经济工作理念 



06

多措并举加大研发投入


针对计算机通信、医药等研发强度较高的高端行业,在全面落实现有加计扣除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研发补助等行业性政策;针对研发强度较低的传统制造业,在行业集聚区域建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探索政府投入、专业机构运营等新型模式,降低企业研发门槛和成本;针对普遍共性技术难题,政府部门牵头建立攻关小组;针对创新成果应用,加大首台套应用激励力度,鼓励政府项目、本地企业采购。 



07

探索推动“杭产杭销”模式


拓展市场,主体在企业,政府也应有所作为。应列出“两张清单”:一方面,列出本地政府项目和采购单位的“需求清单”,摸清市场规模和细分目录;另一方面,列出本地工业企业“生产清单”,摸清符合采购需求、高质量的细化产品目录。探索建立“两张清单”之间的有效对接机制,推动优质杭产品牌“近水楼台先得月”,既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又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 



08

针对需求强化用工保障


劳动力资源逐步紧缺、用工成本攀升,是大势所趋,寄希望于外地大规模输入,并非长久之计。针对杭州工业企业用工主要集中在技工这一特点,立足自力更生,眼光向内挖掘潜力,加大与在杭院校合作力度,引导技校更多开设与杭州工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推广政府补助、定向培养、实习基地等院企合作模式。加强人才公寓、蓝领公寓、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09

谋划新一轮未来产业


全面回顾新世纪以来杭州计算机通信、医药两大产业发展壮大历程,总结提炼“从无到有”经验,增强专业精神、专业能力,谋划新一轮未来产业。一是聚焦细分行业,防止贪大求全、泛泛而谈,而是聚焦某几个细分小类,出台细分政策。二是突出杭州特色,防止照搬照抄其他城市、盲目追求“时髦”,而是立足现有基础,突出杭州特色。三是加大实施密度,当今时代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发展未来产业需要长短结合、立说立行,比如深圳从2009年至今已实施了3轮未来产业规划,前2轮规划目的已基本达到,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建议杭州以3-5年为周期,加大未来产业规划实施密度。



10

更新迭代培育龙头企业


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的前100强企业,杭州上榜企业仅吉利集团(22名)、荣盛控股(60名)、恒逸集团(63名)、杭汽轮(65名)、杭钢集团(74名)、锦江集团(82名)6家企业,规模与前10强企业的差距较大,且吉利和杭钢目前制造业部分主要都不在杭州。从民营企业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看,杭州入围企业家数也呈逐年回落态势,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中,共有36家杭州民企入围,数量16年蝉联全国第1,但入围数比最高的2009年减少45家。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力争培育出更多具有行业主导权话语权的领军企业。



作者:富永伟 宦金元 陈旭阳 翁梅烨 黄品

排版编辑:毛婷

本文节选自 2019 年度杭州市党政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获奖文章《杭州工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杭州市统计局选送),有删减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0年第15期

投稿信箱:hangzhouzazhi@163.com

《杭州》杂志社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技术支持    浙ICP备09038607号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9F    办公室电话:0571-85175159    E-mail:hangzhoutpw@163.com
Copyright © 2017 Powered by www.pich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杭州杂志”

扫码关注“杭州图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