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辑推荐 > 视觉周刊 > 正文
街角边的“钟表老王”

    衰落,是手工艺在面对现代化浪潮时不可避免的命运。机器大规模批量生产商品,现代人习惯于抛弃旧物,从而使依赖于原先那种生活方式而存在的手艺也随之消逝。

    在杭州,有这样一波人,逆洪流而上,扛过孤寂,扛过岁月流转,几十年如一日,只是想留住手艺!

    王国达,59岁的老杭州人,从小跟着父亲学手艺,算是子承父业。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对钟表事业特有的热忱,修表修出了一个响亮的名号:钟表老王。

    杭州市中山中路312号,有一家“无名”钟表店。专业维修各类钟表,兼卖挂钟。5平米左右的铺子就幽藏天桥底下,如若不是老熟人,还真的很难找到这里。店铺虽然没有名字,但劳力士、欧米茄、卡地亚这些名表都能修。

 

    一张老式修表台,摆放着一盏台灯和几件零散的小工具,拿起手表,戴上放大镜,一坐下来便的一天。59岁的老杭州人王国达,从小跟着父亲学手艺,也算是子承父业。

 

    17岁开始在庆春钟表店打工,这一干便是20年。1992年,在解放路开始了自己的单干生涯,2001年,搬到现今所在的中山中路,在楼下租了间5平米房子,继续这仿佛随他的生命延续而永存的钟表事业。

 

    时光荏苒,岁月绕指间就又偷走了他的韶华,43年,留下的,是掌心厚重的老茧;代表的,是一个匠人的专业。每一个修表匠都有一颗匠心,当他们端起匠台上的手表时,便是这方寸世界里的艺术家。


    早上9点开门,晚上8点关门。平均算下来,每天能接10单生意。王国达说,像杭州大厦、银泰里的尽是同事,不去商场是因为自己开店自由随性,如果有事出去,门一拉,就能提前打烊。

 

    三个好汉,抵不过一个烂摊,自己开店也有个奔头。关键就在于,守不守得住寂寞。

    传呼机流行那会儿,修表行业一度萧条。如今,手表成了身份的象征,修表这一民间手艺开始走向复兴。“现在表比以前少,但东西以前好。”拿到店里的,不乏伯爵、卡地亚、劳力士、百达翡丽、欧米茄、浪琴等各路名表。王师傅修过最好的表,是50多万的伯爵。一提到这个,王师傅就不经意地流露出作为一名出色匠人的自信。

 

    技艺跟着表的档次提升,“一通百通,全靠自己琢磨。”说这话时,他的眼睛也闪着光芒,这是对钟表事业的热爱,也是对自己手艺的赞赏。


    王国达的店里,偶尔也能碰上几件古董。现在店里最古老的,是一口50年代的德国赫姆勒挂钟和一块50年代的欧米茄海马机械表。“德国的赫姆勒,几年都碰不到一个。”

 

    凭着精湛的手艺和对钟表事业特有的热忱,王国达修表也修出了一个响亮的名号:钟表老王。20几年的老顾客都跟着他跑。

老街坊,老熟人以及熟人介绍,是王国达主要的顾客群。“他搬到哪里,我们就找到哪里。”特地从拱墅区过来的陶大伯,来店里给他的英纳格手表换颗电池,“我几乎每半年来一次,王师傅比很多大商场里的更内行。”

 

    由于老王人缘很好,街坊邻居有啥事儿都喜欢找他。一早,隔壁的李大姐从菜场刚回来,让老王瞅瞅自己买的板鸭到底正不正宗。

 

    王国达修着手里90年代的毛泽东纪念怀表,年近花甲的他,干起这细活,一点都不含糊。“不用拆,听声音就能知道哪里出了毛病。很多别人修不好的、修坏的,都拿来给我修。”一说起自己的手艺,嗓门都亮了不少,这是他该有的自信。

 

    修表台上的角落放着一盏酒精灯。“酒精灯用来热处理,比如,秒轮的轴断了,就要用到它。现在的酒精灯在钟表行已经很少见了,不是正宗的钟表师傅一般不会用。”说这话时,他略带沧桑的表情流露着些许俏皮,人是会老去,但留存于心中,脑中,操控在手中的技艺只会历久弥新。

 

    王国达喝着街坊拿来的绿豆粥,“我们都是老邻居了,他粥煮多了盛碗给我,我西瓜吃不了就分他半个,都是常有的事,就跟自家人一样。”平时空了就一起聊聊天,拉拉家常,毕竟,侃一侃才算是在过生活。

 

    “女儿现在上高一,再过个一两年,我打算换个大点的店,收一两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让他们有门吃饭的本事。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把我的手艺都教给他们。”没错,每个平凡人也都闪着光,就算你不是太阳,同样可以自带能够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光芒。



《杭州》杂志社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技术支持    浙ICP备09038607号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9F    办公室电话:0571-85175159    E-mail:hangzhoutpw@163.com
Copyright © 2017 Powered by www.pich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杭州杂志”

扫码关注“杭州图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