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辑推荐 > 视觉周刊 > 正文
六十九年杭城的前与后
     艾伦.拉森(H.Allen Larsen)、威廉.迪柏(William L Dibble),俩人高中毕业后参加了美国陆军航空队。艾伦被分配到第35照相勘测中队,威廉被分配到第四照相技术部队,1944年都被派遣到中国,支援中国军队抗日,先后并入了陈纳德将军领导的第14航空队(原飞虎队)。在战时与战后这段时间,部队从昆明基地迁往中国其他城市,包括重庆、成都、杭州与上海。艾伦.拉森与威廉.迪柏先生由于都是执行照相测量、绘图制图工作的,因而酷爱摄影的他们在工作之余也用手中的柯达相机拍摄了不少中国各地的风光、人物与社会生活照片。

     在数码相机发达的今天来看,拉森先生上百张珍藏的柯达彩色照片与威廉先生保存的二百多张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这些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拍摄的彩色胶片,色彩如此逼真,画面如此清晰,保存如此完好,直觉告诉我们它们是十分珍稀的、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照片,它填补了中国抗战时期彩色摄影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们展现了中美两国人民当年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法西斯侵略时,同仇敌忾、并肩战斗、谱写友谊的这段光辉历史。

 

艾伦.拉森与威廉.迪柏所在的飞虎队基地迁到杭州后,业余时间在杭州拍摄了不少风景、街景与人物。我挑选了一些杭州比较有代表性,有些现在还留存着的、而且值得我们今天去回忆的地方拍摄的片子,再一一尽量地按照原处拍摄了现时模样的照片,看看六十九年前与六十九年后的巨大变化。这段时间一直在走访一些75岁以上的杭州本地老人,请他们(她们)回忆杭州老底子的情况,清晨在西湖边,傍晚在老宅里,老人们看到这些清晰的彩色照片很惊讶也很开心,想不到六十五年前的杭州照片上这么漂亮,也纷纷回忆起旧时的生活场景。老人们很热情,还替我介绍哪些老人知道的情况多一点,提供老人的名字、住址,让我去找他(她)们了解,有的还留下了我的手机号码,表示想起了什么或者打听到了什么马上告诉我。嗨,真的感动,在此向他(她)们表示感谢,祝她(他)们健康长寿,开心每一天!

 

 

看看,保俶塔没有变,还是那座塔,但山上、湖边的树木却是相当茂密浓郁。

 

 上图前面的九曜山与后面的玉皇山,民国十三年阴历八月二十三日(9月25)下午二时雷峰塔倾倒,“西湖老十景”也就缺了一景。

2002年10月25日,时隔88年,雷峰塔又重新矗立在夕照山上。

下图左边的一片绿荫当年应该是今日之柳莺宾馆,原先的夏家花园(浙江省省长、浙江省警务处处长夏超的花园别墅)为了反映雷峰塔的重建,我把拍摄机位移到了西湖南面,实际正确的拍摄机位应该在香格里拉饭店门前的湖边。

 


 

上图、下图:湖上看宝石山保俶塔。

 

 上图井亭桥畔,左面人群中可以看到上面有圆球灯的两根水泥柱子就是井亭桥的桥栏杆灯,后面的高楼就是当年杭城最高的西华大楼——“七重天”,最右面的楼有商店二字,位置就是今日杭州解百的新世纪商厦处。

下图浣纱路与解放路十字路口,河填了、桥没了成了路,交通银行处原来是杭县公署处,时至今日早已烟飞云散,只有西华大楼静静地矗立着,默默地注视着城市的点点变化。


 上图 浣纱河边的浣纱女,

下图 地下是防空洞,地面是城市干道,车水马龙,早已没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了。


 上图 这是迎紫路与杭县路的十字路口,现在的青年路和惠兴路就是原先的杭县路,现在从环城东路金衙庄到湖滨统称解放路,当年迎紫路是官巷口到延龄路(延安路)这一段.最右面的楼是商务印书馆(今日的新华书店),中间的楼已不存,最远的楼是浙江建业银行,陈果夫、陈立夫的叔叔陈其采任董事长,抗战期间被日伪侵占,成了日伪“华兴银行”。1946年后,被中央信托局杭州分局租赁。1950年12月以旧币四亿五千万的价格卖给了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下图 现代高楼纷纷立起,建业银行已经成了小弟弟了,几乎看不出来了。


 

 上图 五开间二层楼的“太和园”,看那气势,想当年也是杭州城里有点档次的大饭店了。

下图“太和园”解放后的一段时间是“冀鲁菜馆”,专营河北、山东的菜肴,当时生意也相当不错。最后,国营企业不知怎么地总做不过私营企业,“冀鲁菜馆”不存在了,现在的火锅店也并不是太理想。


 

 上图 当年的延龄路,没有汽车,显得很宽敞,行走很随意。靠近龙翔桥附件的路中央,还有“蒋委员长万岁”的高台。

下图 今日延安路,拍摄时是红灯下,很放心,一旦绿灯放行了,我可就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了。




上图 延龄路上的一段,“正兴馆”的松丝汤包、小笼馒头还是比较有名的。

下图 后来的日子里,“正兴馆”成了“新会酒家”,一段时间又成了“太子楼”菜馆,如今已是经营本地杭帮菜的杭州酒家。



 上图 荐桥直街,从佑圣观路、丰和巷口到三元坊“兴业银行”止,因为中河上有桥名荐桥,故称荐桥直街。

下图 被拆宽了的清泰街,如果有人再问起荐桥直街,恐怕就没几个人说的出来了。



 上图 图左面的黑电线杆子下面就是荐桥桥栏杆,荐桥桥东上珠宝巷口的两幢高楼,百姓们称之为“荐桥洋行”,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1917年经过重建,以西方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建筑造型优美、结构牢固、工艺精湛、装潢考究。这里曾经是信源、义源、乾源三家珠宝银楼的大本营。1996年7月,因清泰街拓宽的需要,“荐桥洋行”被定向爆破彻底摧毁,待爆炸的烟消雾散,一代名楼从此销声匿迹。

下图 河还是那条河,桥名还是荐桥,只是桥变宽了,桥东的“洋楼”看上去说不出是什么味道来。



 上图 两个女孩子“背纤”帮着父亲在拉人力车,三人都是脚着草鞋行走在湖滨路上,如果(我在这里只是假设)现在还有这样的家庭,如果生活所迫,这两个女孩子还会去帮父亲“背纤”吗?

下图 今日之湖滨骑楼与早年之湖滨骑楼绝不能同日而语了。


 

 上图 学士路上拉粪车的男人们,一脸知足的神态,或许是有了一份收入,使得家里妻儿老小就不用挨饿了。

下图 当年,学士路上,殷富人家的青砖小楼处处可见。




上图 当年众安桥附近的《东南日报》馆,陈果夫任董事长,陈立夫任监事,胡建中任常务董事兼社长。此楼的面积、设备为当时报业界头把椅子。抗战爆发后,此楼被日军占领而成为宪兵司令部,报社的地下室则成了关押抗日爱国志士的水牢。杭州解放后,《东南日报》由军管会接收,创办了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报《浙江日报》,后来又成了浙江电视台的办公楼。1992年冬庆春路扩建,《东南日报》大楼被全部拆毁。

下图 众安桥浣纱路口,在《东南日报》旧址上建起来的金融大厦。  


 

 

 

 

《杭州》杂志社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技术支持    浙ICP备09038607号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9F    办公室电话:0571-85175159    E-mail:hangzhoutpw@163.com
Copyright © 2017 Powered by www.pich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杭州杂志”

扫码关注“杭州图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