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杭州》杂志 > 刊社动态 > 正文
“2013中囯重大经济新闻事件选评”(杭州地区)评选活动启动
2013-11-28 10:20:47   浏览次数:2292
 

近日,“2013中国重大经济新闻事件选评”(杭州地区)(第26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正式启动。中国经济新闻大赛作为中国经济类新闻的权威评选活动,经国家部委正式备案批准,已经连续开展25届。作为杭州地区承办方,《杭州》杂志社本着发挥好市委党刊的服务职能,面向全市企业征集素材,通过推选富有创新精神、品格引领的企业,打造杭州地区行业示范、全国范围标杆先锋,为杭州经济的转型发展注入活力。

一、活动宗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践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企业承担起了重要的责任。

2013年,是中国社会进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年份,是实践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纲领的开局之年。各地、各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中,产生了一大批重大经济新闻事件和典型案例,影响着地域经济和行业发展。

二、活动目的

    开展26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意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20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通过评选、发布2013年发生在地方和企业界,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重大影响、引领行业发展的经济新闻事件,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承办单位(杭州地区):

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杭州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

四、全国大赛评委

(一)主任委员 

    经济日报原总编

翟惠生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张虎生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经济日报原总编

莫新元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

(二)委员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徐如俊  经济日报社社长

侯云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皮树义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主任

刘福垣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郭振玺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总监

杜跃进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总编

    中国经济网总编

喻国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黄文夫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巡视员、中华工商时报原总编

    北京大学战略研究中心新生经济研究所所长 等

五、活动流程

(一)材料收集

1、报送时间:1125-12月初

2、材料要求:

1)选题要求:企业所报材料应充分考量杭州地区和全国范围内的行业发展背景,要重点突出在某一领域或通过某事件所彰显的企业特质,结合该特质展开论述。同时,该材料还应包含企业整体发展情况的系统梳理。

2)内容要求:一是要认真参照评选体系,紧扣活动宗旨,真实描述企业发展状况,不夸大,不臆断,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评选项目(项目请见附件1),并依据评选项目组织相关文字。二是在文字上,结构清晰,逻辑缜密,语言凝练,文章题目新颖。三是在字数上,不少于2500字。文章末尾请按以下表格附加相关联系资料。

企业全称

联系人

职务

手机

(二)材料选登

 根据大赛活动要求,企业所报材料须经我刊发表才能获得参评资格。我刊将视各单位报送材料的时效性、内容组织的可看性和行业领域的代表性,择优在杂志上以专版形式予以刊登。

(三)专家评选

12月,召开2013中国重大经济新闻事件(杭州地区)选评专家评审会。评委会成员将由杭州地区的专家、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评选出杭州地区入围企业名单。

(四)名单推荐

根据中国经济报刊协会活动整体方案要求,将杭州地区获评单位名单和入选材料材料报送至活动主办单位,并积极做好与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的互动沟通,力争将优秀企业推向榜单。

鉴于时间紧张,请参评单位务必尽快组稿,并将材料发至相关邮箱,逾期不候。

联系人:叶肖冰   张影

联系电话:85173653

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

20131120

附件1

“第26届中国经济新闻大赛”(杭州地区)选评项目

(一)“2013中国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益10大典范”

评价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时指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什么样的增长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专家指出,在我国发展环境面临历史性转折之际,在人口红利终结、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应当由过去依靠要素投入转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由粗放式增长向内生性增长转变。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应当是剔除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弊端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体现的是要素投入对产出增长贡献以外的、不能被要素投入解释的那部分产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创新驱动、科技进步以及专业化等。在我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面临瓶颈之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应当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从五个方面对提高质量和效益作简要阐述:一是速度实实在在,不盲目攀比,不要有水分;二是能增加就业,有就业老百姓心里就安稳;三是收入和增长同步,让群众获得好处;四是速度和效益相匹配,没有效益就不可持续;五是能源资源环境可支撑。

(二)“2013中国企业激发发展新活力10大经典案例”

评价方向:充满活力的经济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在当前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和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复杂形势下,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显得尤为迫切。

企业激发发展新活力,关键在于提升企业内涵增长水平。政府充分尊重企业家,培育造就企业家,真诚服务企业家,积极搭建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宽广平台;国有企业以深化改革为重点,打造既有规模优势又有市场竞争力的国有经济主体。国有大型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企业经营机制创新,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破除体制性障碍,在政府的支持下,在金融、财税、服务、人才等方面获得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三)“2013中国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10大样榜”

评价方向: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快转变,“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重要部署,提出着力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的发展战略。

    企业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重要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既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科技工作始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让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深化企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创新体系。善于发现青年人才,积极培养青年人才,大力提携青年人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

    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普遍增强,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实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大型企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骨干作用,综合竞争力居世界前列。加快转型升级,在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晶晶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有更大作为。

    坚持战略导向,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抢占发展战略制高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扎实推进管理提升。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包括建设平等、民主、开放、宽容的人文环境和政策支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异议,并纠正错误的意愿,探索新想法的自由及与他人协作的愿望。企业文化与公司的战略规划相配合,管理流程和激励机制支持创新企业文化的形成。

《杭州》杂志社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技术支持    浙ICP备09038607号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9F    办公室电话:0571-85175159    E-mail:hangzhoutpw@163.com
Copyright © 2017 Powered by www.pich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杭州杂志”

扫码关注“杭州图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