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杭州》杂志 > 刊社动态 > 正文
西子“我们论坛”第三十期:以文化人 用心治堵
2013-08-19 14:59:10   浏览次数:2421

 

 

为进一步梳理破解“堵局”的方法,3月20日,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以“以文化人 用心治堵”为题,推出西子“我们论坛”第三十期,特邀知识界、党政界、行业界、媒体界以及相关领域代表共同深入剖析杭州的交通问题。
今年,省市政府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五年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杭州作为省会城市,首当其冲。
这次应邀出席论坛的杭州市交通警察局副局长阎浩的发言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最近,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严管,目标要求10条主要道路上的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0%,行人和非机动车守法率要达到80%。”但阎浩对此目标并不乐观,他认为要做好这件事,尤其是后者,难度相当大。
  “闯红灯女子对交警拳脚相加,交警查扣未悬挂车牌且载人的电动车时,遭骑车人重拳殴打……”阎浩的担心并没有错,严查刚开始,各类抵触情绪就频见报端。
   “杭州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光上牌的就有140万辆,加上没有上牌的,在杭州主城区有超过200万辆电动自行车。”阎浩认为治理最主要的难点还是在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
   “规划、建设、管理、素质是交通管理中的几个环节。”阎浩特别强调了“素质”两字。
   “很多时候方式方法搬过来了,但交通参与者意识和观念没有达到要求,照样是白搭。”饱受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被认为是一个缩影。
杭州市人大研究室副主任张永谊认为,“中国式过马路”,说到底还是缺乏诚实守信与理性思考的表现,治理拥堵最紧要的是要提高全社会的“规则意识”。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健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显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术性层面,而是需要从城市文明建设,从城市文化发展的维度,来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审视和考量。
“所谓汽车文明,从宏观上讲,是将人与车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突出人对车的有效控制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非以车为本,让文明规则意识深入人心。”其中,黄健认为法制建设、规则意识是核心要素,“不仅可以降低行政执法成本,同时也彰显出整个社会的文明素养程度。”

 

 

《杭州》杂志社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技术支持    浙ICP备09038607号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9F    办公室电话:0571-85175159    E-mail:hangzhoutpw@163.com
Copyright © 2017 Powered by www.pich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杭州杂志”

扫码关注“杭州图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