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辑推荐 > 城市视点 > 正文
视点 | 对话翁菱:让艺术文化融入城市生活的点滴之中
2021-12-29 14:20:29   浏览次数:443

2020年,翁菱被评为“最美运河人”。从北京“玉河一号”到大运河杭州段的大城北项目,她已与大运河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热衷于跨学科项目合作的她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艺术与人文融入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为社会良性变迁翻开崭新的一页。



受访人翁菱:艺文中国联盟、北京艺文创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IDEAS)及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记 者:您曾在全国各地策划过许多大型公共艺术项目,您希望通过这些公共艺术项目传达怎样的设计理念?


翁 菱: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一直专注于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思想研究与实践,秉持着“艺术是改变中国的另一种力量”的信念,致力于将艺术融入城市、社会与环境发展当中。2002年,我策划了“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将城市变迁与艺术文化的跨界议题推至公众视野当中。2010年,我策划并主持了文化访谈节目《艺文中国》,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文献。此后,我投入到了北京前门东区的改造项目“城南计划”中,进一步积累了城市总体提升的相关经验。


自2016年起,我在位于大运河北京玉河段的“玉河一号”创办了“玉河夜话”跨界论坛,涉及“城市文脉与未来营造”“以空间和内容为人类生活带来快乐和美感”等话题,为跨界思想转化为跨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2016年,我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策划了“再营造”国际设计论坛,从城市和乡野两个角度出发,带来了关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讨论。目前,我正在参与的“海口 • 海边的驿站”以及杭州大运河大城北示范区改造项目,也是国际大师荟萃的跨界综合项目。


▲翁菱(左一)主持“玉河夜话”


这么多年来,我在不同的项目中一直去探索无限的可能,我将感知到的全球最新趋势、崭新的角度、全新的思维带到创造性的项目中,让大家增加对这个时代更深刻的认识。


记 者:杭州是一座闪耀东方文化神韵的城市,这里荟萃了人文和艺术之美。您第一次来杭州是什么时候,当时有怎样的感受?或者说您和杭州有怎样的渊源?


翁 菱:我第一次来杭州是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是为我主持的艺术项目而来,所以我跟杭州的缘分也可以说是始于艺术。在我心目中,杭州一直都是一座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诗意和江南的曼妙在这里相融相生。杭州整座城市就是一幅幽深秀美的画卷,让人在其中陶醉无比。来到杭州之后,我发现一切都如我想象般韵致悠然。漫步在这座城市里,随时会感受到很多杭州独有的自然和人文传统遗迹糅合的味道。可以说,杭州是一座让人心旷神怡的城市。

▲ 大运河博物院效果图


我创立的“玉河一号”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正好坐落在大运河的北京玉河段,是当地的文化地标。这里聚集了来自全球的艺文与科学等领域的智识领袖,是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有机融合的Think-tank。这种以艺文的能量和跨学科的实践串联起南北两座古城的缘分,让我觉得很美好。杭州大运河大城北示范区改造工程是一个深入到城市肌理中的跨界项目,这也意味着我和杭州的缘分在一步步地加深。


记 者:作为一位艺术界人士,您怎样看待杭州的艺术氛围?您想通过自身的策划,为杭州增添哪方面的艺术气质?


翁 菱:我平时住在北京和上海,虽然我没有在杭州长住过,但因为我和杭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常常去杭州工作或者小住。我和很多在杭州工作生活的艺术家、艺文界人士都是好朋友,也都经常合作,互相支持。我从心底热爱杭州独特的人文历史,可以说,杭州这座城市本身就独具艺术文化基因,底蕴深厚。


▲杭州大城北核心示范区概念策划与规划效果图


杭州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让它积聚着艺术的能量。江南的人文底蕴加上当代杭州的创新活力,让杭州的艺文图景更加丰盛。一直以来,我和我的团队都是围绕着跨学科的思维展开工作,所以我非常希望将国际前沿的、先锋的城市改造与艺术文化社区经营理念带到这座城市中,让艺术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理想,更融入城市生活的点滴之中。


记 者:在推进杭州大城北示范区项目策划的过程中,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时刻?


翁 菱:大运河杭州段的杭州大城北示范区项目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级的都市营造与人文环境提升项目,总面积 135.5平方公里,其中3.5平方公里的核心示范区的概念策划与规划由我的团队和来自于荷兰的著名建筑师Winy Maas团队合作完成。区域覆盖了南北走向的运河,以及东西走向的原杭州钢铁厂和杭州炼油厂地块,是一个极富历史人文价值的区域,也是一个深具未来发展潜能的区域。


▲杭钢湖效果图


我和我的团队的核心思想是以艺文的能量来释放人文活力,创造城市空间,即由艺文体系引导运河两岸的大城北核心示范区的规划和未来营造。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获得了政府极大的认同与支持,我肩上的责任也随之增大。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深度认同和支持是顺利推进项目的重要条件,在多方力量联合的基础上,方能全面而有效地实现城乡环境的有机更新,为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图片

记 者:您曾说:“我做的项目都是从头开始,要和不同的艺术家、设计师、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您是否也会带领多方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杭州运河项目?


翁 菱:的确如此,我在世界各地做的所有项目都是从头开始去和世界各地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等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不管规模再大、再复杂的项目,我常常都是那个发起者,发现机会,鼓励大家联合起来进行实践。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跨界协作的过程中,以专业的方式将所有人的才华发挥出来,让项目落地成为现实。


当然,这样的过程也给了我很多的回馈,在不同的项目中总是能得到世界各地的朋友和专家的支持。他们在各自专业中的前瞻性、视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等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一切都是一个有机的过程。


▲杭州制氧机厂工业遗址兼容性博物院及创意区


疫情之前,我的工作几乎都是全世界到处飞,马不停蹄地与世界各地的专家们对话与协作。在杭州的项目中,我愿意倾尽全力去将最好的资源带进来,结合杭州大运河沿岸的特点来释放杭州这座美丽城市的无限创造力。我从心底里最关心的还是人,关心如何能让人生活得更好,也希望自己的工作可以尽微薄之力来为城市创造美好的人文环境。我想不论我走到哪里,都会带着这份初心去工作。


记 者:从创立“玉河一号”到参与杭州运河项目改造,您对中国新一轮城市化浪潮作何感想,又对杭州运河项目有何期待?


翁 菱:从北京前门东区旧城改造与运营,到“玉河一号”Think-tank的营造,再到杭州大城北核心启动区的策划和规划,我想我是通过逐步实践深入到了中国新一轮城市化的核心议题中来的。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让我意识到,城市改造或者说将艺术融入城市、社会和环境的发展的实践道路艰难而漫长。

在城市建设已经经历了大规模的资源开发之后,现在的中国乃至世界都面临着更多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议题,例如如何做到良性提升、如何达成可持续发展等。作为江南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杭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希望通过杭州运河项目的建设,为杭州打造链接历史与未来,释放人文能量的全新区域。



作者:楼玮玥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1年第21期

原文标题:跨界融合,用艺文之力书写运河新画卷

投稿信箱:hangzhouzazhi@163.com

排版编辑:毛婷

《杭州》杂志社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技术支持    浙ICP备09038607号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9F    办公室电话:0571-85175159    E-mail:hangzhoutpw@163.com
Copyright © 2017 Powered by www.pich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杭州杂志”

扫码关注“杭州图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