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辑推荐 > 城市视点 > 正文
视点 | 隈研吾、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悬浮的博物院……运河畔的公共空间汇聚着世界设计大师的匠心
2021-12-29 14:14:53   浏览次数:423

运河畔的公共空间,是大运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载体,有着不同的风貌、样态、气质,但却有着相同的运河底色。


京杭大运河博物院、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大运河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小河公园……作为杭州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中的文化标志性项目,它们都将成为深入城市精神领域的符号,流淌着归属运河的文脉魅力、现代文明以及人间烟火。



当代的空间


空间因其灵活、开放、可变而当代。


一道中国书法的优雅笔触,横画在运河上空,融入城市肌理——“悬停”,是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最为让人惊艳的建筑特点。在纯粹的线条与分明的轮廓之间,深藏着静谧却温暖的内部,散发出一种永恒的气息。


作为杭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项目,这座“悬浮的博物院”出自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鸟巢设计者)的设计,将成为杭州的地标建筑之一。


而在擅长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的世界建筑大师隈研吾的操刀下,建于1951年的中石化小河油库,将被改造成一座特色文化地标公园——“小河公园”。


▲ 小河公园效果图


保留下来的4个历史仓库和7个油罐,将摇身变成走进大众的展览空间;大型圆形下沉花园,将为零售区带去阳光和绿化……许多灵动的巧思,似乎在努力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桎梏。占地不到5公顷的小河公园,虽然面积不大,却是一片小而精、精而美、美而强的公共文艺空间。


把城市文化与运河文化放置于这些灵活、开放、可变的公共空间,我们能看到来自当代文化碰撞的最直白的艺术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