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辑推荐 > 城市视点 > 正文
新风 | 徐文娥:谱一曲“无声世界”的田园牧歌
2021-11-22 09:18:38   浏览次数:318

100多亩的农场,凭着一份聪慧和勤劳,听力残疾的“70后”徐文娥料理得井井有条。从种植有机蔬菜再到无偿分享蔬菜给困难群众,从提供工作岗位到鼓励残疾朋友积极生活,徐文娥用自己的方式撑起了一片天,也帮助了许多人。



从厨师到农场主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听觉的损伤,让徐文娥在其他感觉上,比一般人更加敏感,其中就包括味觉。在杭州某公司食堂做厨师的时候,徐文娥尝过很多蔬菜和肉,但是总是找不到儿时那种味道。“那种跟着时令种下,在地里慢慢生长的农作物,味道是不一样的。我想让我的孩子能吃到这样自然生长的食物。”承包一个农场,种出符合大自然规律的农作物的梦想,就这样在徐文娥心里埋下了种子。


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农场合作项目,便开启了创业之旅。“我的家人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能在这一方小小世界,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挺好。”这一年她辞掉了厨师的工作,在嘉兴桐乡找了一块世外桃源的宝地,跟合伙人“承包”了100多亩土地,当起了“一品绿家庭农场”农场主。


不过,农场主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岁月静好。缺乏相关农田工作经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让徐文娥措手不及。“有一年,养的五六百只鸡只活下来一百多只,很可惜,但我们也想不到办法,只能干着急。”但乐观的她不自怨自艾,认真学习农业技术,虚心向专家们请教,“现在遇到一些小毛病,我也会自己试着解决,算是‘半个专家’了。”



种下一片“开心农场”


如何才能生产出有小时候味道的农作物呢?在徐文娥的农场中,有五个“不”原则,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不使用除草剂、不使用激素、不选用转基因品种。她的农场遵循四季时令,以自制的天然有机堆肥,提供农作物充分的养分。田里的蔬菜、散养的禽畜、水里的水产均采用自然种植养殖方法,让它们按照自身规律生长。


“徐姐,我预定的猪肉一定要帮忙留着啊。”“徐姐,你家的蔬菜吃过感觉和别家的就是不一样啊。”不时有客人光顾,亲切地跟徐文娥打招呼。对于驻足的客人,徐文娥都会热情地邀请他们免费尝尝农场新鲜采摘的菱角、玉米。


就这样,靠着“绿色有机食品”的好口碑,徐文娥的农场闯出了一条路子。随着农场运作逐渐步入正轨,徐文娥不再只是靠着电话、微信联系线上销售的模式了。2018年10月,她在滨江区浦沿农副市场里开了一间果蔬店,而后又在钱江新城开了一家。因为生意繁忙,丈夫也被她拉来店里帮忙,做起了“外送小哥”,每天帮忙送货上门。


“把绿色的、健康的农产品送上顾客的餐桌,他们吃得安心,我就满足了。”徐文娥的心愿正在变成现实。




爱的回馈


开了农场以后,徐文娥就想着:“一直以来,我受到许多人的关照,如今应该回馈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她开始投身公益活动,把农场的这些“梦想的果实”,无偿分享给困难群众。只要有空,徐文娥都会把当季蔬菜送到浦沿街道工疗站、敬老院和桐乡福利院,让这些困难群众能吃上时令蔬菜,感受社会的温暖。


作为一名听力残疾人,徐文娥明白残疾人的难处。她的农场先后为数名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给予他们关心和关爱。她以切身经历鼓励身边的残疾朋友积极乐观生活。2019年,徐文娥被市聋协评为“杭州市最美聋人”。今年,徐文娥又被列入“浙江好人榜”。


未来,徐文娥还想将把农场升级成农庄,增加一些观光、游乐项目,让更多人来这里玩,分享田间的快乐。


编后语


听力受损的命运,没有阻止徐文娥前行的脚步。从自己奋勇向上的创业到帮助其他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在这片希望的农场里,徐文娥播下了自强不息的种子,收获了梦想的果实,传递了一份温暖的力量。



作者:来国丽 汤芳芳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1年第20期

投稿信箱:hangzhouzazhi@163.com

排版编辑:毛婷

《杭州》杂志社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技术支持    浙ICP备09038607号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9F    办公室电话:0571-85175159    E-mail:hangzhoutpw@163.com
Copyright © 2017 Powered by www.pich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杭州杂志”

扫码关注“杭州图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