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辑推荐 > 城市视点 > 正文
探索 | 杭州促进产业数字化的“五个问题” 和“五个关键”
2020-03-31 09:27:00   浏览次数:2791




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涵盖数字产业化、城市数字化、产业数字化三个方面的战略行动布局。较之数字产业化、城市数字化所取得的成就,杭州的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对较为薄弱,处于以局部应用为主的初级阶段,主要成效体现在一些产业基础良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示范企业,与大面积推广存在一定差距。杭州需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实现杭州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杭州产业数字化的五个问题


存在“三化”发展不均衡的制约。虽然杭州在浙江省 2018 年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数上位居全省第一,但在基础环境和工业应用方面优势不明显,另外信息化水平指数中网络就绪度指数、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指数、应用效益指数三个指数也不均衡。杭州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城市数字化发展不均衡,产业链不够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


各城区产业数字化布局不够合理。高新区(滨江)、余杭区和西湖区的数字经济 2019 上半年增加值占全市的 76%,且呈现比重增加态势,其余区县(市)目前总量偏小。目前,仅高新区(滨江)产业链初具完整规模,其他区县(市)还未建立完整产业链。萧山区、富阳区、建德市、淳安县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且数字经济与其他区县(市)相比相对落后。


中小企业动力不足。杭州排名前十的信息经济企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信息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且前十企业中有 50% 为阿里系企业。部分关注度高、独角兽类别的企业受到各区县(市)招大引强的青睐,而中小型企业扶持和内生性动力培育存在不足。中小型企业的数字产品、数字工序、数字车间的建立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数字化转型拍板难、数字化技改合力难、技改投入能力弱、技改后数字化生产线维护难等问题。


政府体制机制存在梗阻现象。在技术开发、产品制造、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市场准入等方面,政府协作效率需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数组面向企业开放的程度不够,大数据库建设力度较小。比如杭州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城市大脑”,但在数据的融合共享、高效开放上,实施效果还需加强,行业大数据平台缺失严重。

高端人才和产业跨界人才的缺乏。杭州目前尚未形成若干个数量庞大、专技突出、梯次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高新区(滨江)和主城区人才集聚度相对较高,周边区县(市)人才相对缺乏。据相关数据统计,杭州的数字人才过多集中在ICT 基础产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CT 融合产业的发展,同时在数字战略管理、先进智造、数字营销方面,人才比例都偏低。





实现融合发展的五个关键


提升产业数字化融合的软硬件水平。要提高工业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平台、人机交互系统、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自动控制与传感、核心工业软硬件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要补齐机器人、智能终端设备、物联网领域的传感器产业等尚处研发阶段的新兴产业短板。要提高产业数字化的整体协同性,重点在推进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过程智能化、能源管控集成化、服务模式延展化和个性化定制等五个方面协同发展。


合理布局各城区产业数字化。要以现有交通流和数据流为纽带,参照杭州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两化融合”指数数据图,布局突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各特色园区和产业主导功能区的优势功能、整体特色,加快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利用数字经济高辐射、高融合等特点,制定分类规划,出台分类引导政策,促进各区县(市)产业均衡发展,形成互融互动的良性发展态势,扩大整体规模。


促进领军企业和中小企业形成联合动力。以拥有产业链领导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推动企业内部系统的纵向集成、衍生发展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横向集成、跨界融合,发展网络协同制造。继续加大企业上云行动,主动引导和大力扶持,借鉴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的“新昌模式”,着力打通中小企业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全数据链,为中小企业提供制造场景、制造过程、生产组织与资源配置优化等在线服务。要建立中小企业的离散型智能制造和流程型智能制造的评估和奖励机制,对中小企业进行持续跟踪,对初创企业梳理研判和差异化扶持,促进完整产业链的形成。


提升产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立精准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人才 + 团队 + 项目 + 平台”四位一体开放式人才培引模式,促进各类高端人才快速集聚。在关键人才的引进上出台倾斜政策,比如集成电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内容方面的紧缺人才,以及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工业 4.0实践专家、先进制造工程师、机器人及自动化工程师等。加大数字化技能的大规模培训,政策鼓励中职院校有关数字经济专业的扩招和学校奖励,比如增设各类技师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相关专业等。



完善产业数字化的政策和机制。加强各部门在技术开发、产品制造、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协作。打破各部门信息孤岛,完善产业链完整打造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对再差异化和非对称路径进行分类扶持政策方面,比如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基础体系的研究,以及对基本依赖进口的关键零部件、核心元器件、重要材料和专用设备的研究。在推动企业数据、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利用法律、行政、标准等手段提高制度供给,为系统推进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变革提供支撑。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联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技术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信息服务企业联盟平台,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作者单位:杭州市委党校萧山区分校

作者:赵晖

编辑:毛婷




《杭州》杂志社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技术支持    浙ICP备09038607号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9F    办公室电话:0571-85175159    E-mail:hangzhoutpw@163.com
Copyright © 2017 Powered by www.pich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杭州杂志”

扫码关注“杭州图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