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辑推荐 > 城市视点 > 正文
新风 | 汪国云:为留守儿童建一座公益书院
2020-03-31 09:23:51   浏览次数:1348


距离建德市区30公里的大同镇,是一个山区镇,也是杭州留守儿童较多的乡镇之一,现有378位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放了学或节假日没有地方去,课余生活相对单调。8年前,酷爱书籍的汪国云把自己的一万多册藏书全部捐了出来,开办了大同书院。


“他们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我想他们到我书院里来,我辅导他们看书,让他们爱上读书。” 汪国云是建德市文广旅体局退休干部, 曾被评为杭州市十大“藏书人家”、杭州市十大书迷、杭州市十佳学习型个人。


开办大同书院后,汪国云一有空就去那里为孩子们上课,也通过努力建立了一支16人的义工老师队伍。孩子们可以在那里学到诗词、写作、书画、器乐等不同的知识。8年多来,书院累计辅导帮助留守儿童达一万多人次。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读书,提升了品行和修养。




小小书院  儿童乐园


每逢星期天上午九点,孩子们都会纷纷走进大同书院听国学课、参加诗歌朗诵等。每逢星期三傍晚,离大同书院最近的大同第一小学的部分孩子时常在放学后,直奔大同书院,因为那里有丰富的藏书可读,有许多本地书画家的字画可以欣赏,还可以拿起毛笔蘸水在整齐的青砖上练字。


“现在,很多孩子都养成了一放学就跑到书院的习惯。”大同一小教师吴志平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课外知识,也能参加很多活动。


大同书院,位于大同镇中心的一栋带着小院的二层小楼,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一楼大厅为讲堂兼读书俱乐部,西侧一大间是藏书室兼教室,有各类图书近三万册;二楼东侧为书画创作室和乐器学习室,西侧为本地文化艺术展示室,陈列竹编民俗文化制品及大同籍书画家的作品。有别于学校课堂的严肃,大同书院的课堂显得比较自由,孩子们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去阅览室看书,或去二楼学习书画、器乐。在教室的讲台右上角有一叠本子,这是奖品,每当学生指出老师念错的一个字或者发音不准的字,老师马上就奖励一本本子。



大同书院是汪国云个人创办的公益机构。“当时我还在建德城区上班,有几次回家乡,发现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放了学没处去,节假日更没地方玩,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汪国云说,如果让这些没地方去的留守儿童喜欢上读书,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很快,汪国云找到了大同镇党委政府和建德市文广新局,提出捐书为留守儿童建个书院。他的想法,得到了支持。2011年年初,汪国云把一万多册藏书从建德城区的家里搬到了大同,当年5月,大同书院正式挂牌开放。




帮助孩子  健康城长


书院也得到了汪国云家人的理解,一家人分工明确,汪国云负责教学,爱人和儿子则负责后勤和网络技术保障。因为这份坚持和善心,让书院成为了附近孩子的加油站,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第二课堂。


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书院读书,退休前,汪国云每个星期都来书院至少两次,为孩子们讲课、举行活动。然而刚开始,孩子们并不太愿意来。汪国云说,他努力做起了家长的工作,也订阅和购买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并开设了“家长课堂”。


汪国云介绍,这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多数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对孩子都很疼爱,然而,有些因为方式不当,对孩子过于放纵或溺爱,造成孩子各种问题。“比如,有一年暑期假日学校开班的时候,一个三年级孩子特别调皮,对爷爷奶奶也不尊重。”汪国云说,他不仅教育孩子要文明礼貌,也通过“家长课堂”,让孩子的爷爷奶奶认识了自己的不足,改变了教育孙子的方式。“现在,那位孩子已经在建德城区读高中了,成绩很不错,他们一家特别感谢书院,他爷爷奶奶还经常来书院做义工。”一些孩子和家长的改变,周围的人看在眼里,慢慢地,来书院的人越来越多。



2017年,汪国云从建德市文广旅局退休后,更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书院上,并通过努力,让更多人加入为留守儿童服务的队伍中来。“现在,除了每个星期天我在书院讲一堂国学课外,还组织一期古诗词朗诵会,并进行作文点评和演讲辅导。我们还有一支16人的义工教师队伍,教孩子们书画、剪纸、器乐等,使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丰富多彩。”这些义工教师,不少是建德市区的,他们不但不要报酬,还经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书,送小礼物,有的还在节假日,把孩子们送到建德城区,让他们与城里的孩子结对互动。“办了书院之后,我才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人乐意做公益,令人鼓舞!”汪国云说,现在书院里的好多书和藏品,也是很多爱心人士捐助的,大家的支持和参与,让他充满了信心。





爱心传承  众人参与


前段时间,在杭州上大学的张浙杭回到家乡建德大同,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哲学小故事》的课。“他是我创办大同书院后的第一个学生,现在,也成了我们的义工教师。”说起张浙杭,汪国云非常感慨,“当时,孩子的成绩并不是很好,他来书院学习后,我就给他重点辅导,特别是在作文上下了很大工夫,使他有了明显进步。”和张浙杭一样,现在有许多大同书院走出去的孩子已经上了高中和大学,不少也利用节假日时间,回到书院做义工,给弟弟妹妹们讲课,陪他们做游戏。


2019年,汪国云又有了一个新的设想,让大同书院走出大同,与周边的镇村联系,到村、社区开展讲课活动,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现在倡导家风家训建设,我主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传承‘耕读’家风,我要让更多的孩子更好地成长、成才。”从2019年夏天起,汪国云把自己的车改造成流动的“大同书院”,来到周边的乡村,给孩子们讲传统文化。到现在,“流动大同书院”已跑了5个乡镇,20多个村。


“建德市目前有留守儿童2500多人。现在,大同书院已成了建德帮扶留守儿童的公益品牌,成为杭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让更多乡镇拥有‘大同书院’,让更多孩子得到帮助。”建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相比于城市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不但缺少来自父母的直接关爱,生活、教育、娱乐等各方面条件也相对落后。2011 年,汪国云拿出个人的万余册家庭藏书,建起大同书院,不仅他自己为当地中小学生、留守儿童提供免费阅读服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带动了一支义工队伍,大同书院曾经辅导过的学生、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也都加入了进来。


“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让迷失的孩子找到来时的路;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温暖孩子的心”,汪国云和他的书院不仅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善意与温暖,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一个人,一座公益书院,建起了留守儿童的书香天地,架起了乡村教育的改善之桥。一场文化洗礼润泽人心,一种教育理念渗透基层,汪国云用自己的公益之心,让改变逐渐发生。




作者:陈迁

编辑:毛婷


《杭州》杂志社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技术支持    浙ICP备09038607号
地址:杭州市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E座9F    办公室电话:0571-85175159    E-mail:hangzhoutpw@163.com
Copyright © 2017 Powered by www.pich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杭州杂志”

扫码关注“杭州图片网”